高一年级学习数学的话,一定要掌握一些公式,这样才能在后期学习中更加的轻松,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一数学艺考的一些公式,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笔记。
第一章 三角函数
一.余弦定理: a2=b2+c2-2bccosA
a2+c2-b2
cosB= b2=a2+c2-2accosB2ac
a2+b2-c2c2=a2+b2-2abcosC cosC=
2ab
二.三角形面积公式:SDABC=
111
bcsinA=acsinB=absinC, 222
第二章 数列
一.等差数列: 1.定义:an+1-an=d(常数)
2.通项公式:an=a1+(n-1)·d或an=am+(n-m)·d
3.求和公式:Sn=
n(1+n)2
=na1+
n(n-1)d 2
4.重要性质(1)m+n=
二.等比数列:1.定义:
p+qÞam+an=ap+aq
(2) Sm,S2m-Sm,S3m-S2m仍成等差数列
an+1
=q(q¹0) an
n-1
n-m
2.通项公式:an=a1·q或an=am·q3
.求和公式: Sn=na1( ,q=1)
a1(1-qn)a1-anq
Sn==q¹1)
1-q1-q
4.重要性质(1)m+n=
三.数列求和方法总结:
p+q⇒aman=apaq
(2)Sm,S2m-Sm,S3m-S2m仍成等比数列(q≠-1或m为奇数)
1.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(公式法).
2.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(分组求和法) ,(错位相减法)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, 若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用(拆项相消法)求和.
注意(1):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(或三项之和)则可用(分组求和法)。
(2)若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相乘构成的新数列求和,采用(错位相减法). 过程:乘公比再两式错位相减
(3)若数列的通项可拆成两项之差,通过正负相消后剩有限项再求和的方法为(拆项相消法). 常见的拆项公式:
1.
1111
=(-) 3.
(2n-1)(2n+1)22n-12n+1 15.=(n+1-n)
n+n+1
111
=- 1 1 1 1
2.=(- )n(n+1)nn+1n(n+k)knn+k
4.
1111
=[-]
n(n+1)(n+2)2n(n+1)(n+1)(n+2)
四.数列求通项公式方法总结:
1.找规律(观察法) 2.为等差等比(公式法) 3.已知Sn,用(Sn法)即用公式an=?4. 叠加法 5.叠乘法等
(n=1)?S1
()S-Sn≥2n-1?n
第三章:不等式
2
2
一.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三部曲1.化不等式为标准式ax+bx+c>0或 ax+bx+c0)。
2.计算△的值,确定方程ax2+bx+c=0的根。
3.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.
特别的:若二次项系数a为正且有两根时写解集用口决:(不等号)大于0取两边,小于0取中间
二.分式不等式的求解通法:
(1)标准化:①右边化零,②系数化正.
(2)转 换: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(依据:两数的商与积同号)
f(x) 1>0⇔f(x)?g(x)>0 g(x)
f(x) (2)≥0⇔f(x)?g(x)≥0且g(x)≠0
g(x)
f(x)f(x)
(3≥a⇔-a≥0,再通分
g(x)g(x) 三.二元一次不等式Ax+By+C>0(A、B不同时为0),确定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用口诀:同上异下 (注意:包含边界直线用实线,否则用虚线)
常用的解分式不等式的同解变形法则为
四.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步骤:画(可行域)移(平行线)求(交点坐标,最优解,最值)答.
a+b
≥a≥0,b≥0)
(当且仅当a=b时,等号成立)五.基本不等式
:
旧知识回顾:1.求方程ax+bx+c=0的根方法:
(1)十字相乘法:左列分解二次项系数a,右列分解常数项c,交叉相乘再相加凑成一次项系数b。
2
(2)求根公式:x1,2
-b± =
2a
2
0a≠0)的两根,则有x1+x2=-2.韦达定理:若x1,x2是方程ax+bx+c=(
M
3.对数类:logaM+logaN=logaMN logaM-logaN=logaN logaMN=NlogaM(M.>0,N>0)
bc
,x1?x2= aa
很多的数学知识都是在复习当中慢慢累积的,而且高一的数学知识难点也会越来越多,所以说学好数学对我们后期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大的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