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语】湖南卫视《爸爸去哪儿》这个堪称“80后育子样本”的节目,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,关于父爱的话题不断发酵。近日,我们就“父亲教育”问题采访了成都学大教育心理专家罗老师:
“在成都学大教育平时的工作中,我发现带孩子来补习的,以及后期跟踪孩子补习效果、经常和老师交换意见的,几乎有九成都是妈妈,我很少看到有爸爸这么频繁的出现在校区。这样的现象不奇怪,在孩子教育中,父亲缺失长期以来就是令人关注的问题,目前这个问题仍没解决,现象仍没有改变。
“时代在发展,很多东西都在改变,可是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,很多家长还保持着过时观念。目前很多80后都已结婚生子,这些家庭中孩子都由老人和妻子照顾,大家都觉得父亲没必要管孩子,连父亲自己也觉得自己没必要管孩子,只要把钱赚来就行。在学大,通过平时与家长的交流,我还得知有另外一种情况,就是父亲也不是不想管孩子,可是囿于知识有限,照顾、教育孩子太“烦”,对很多东西无所适从,不知如何下手,于是主动败下阵来。
“可是在家庭教育中,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毕竟有所不同。母亲是感性的,更多的代表关心、体贴、同情、善良,而父亲是理性的,更加独立、自信、坚强、果断。很多孩子身上为什么出现焦虑、孤独、多动、依赖、自尊心低下、自制力弱、攻击性强等等表现呢?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,这些都是‘缺乏父爱综合症’的典型表现。
“有鉴于此,这就需要父亲和家庭成员们改变认知,担负起责任,在孩子教育中赶快补位和归位。做为个性化教育的先驱者,学大教育一直建议父亲们尽量参与到孩子的教学活动中来,父亲们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长期相处,可以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,让孩子更加自主自立,而且,世卫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。另一方面,父亲通过与孩子的互动交流,也会变得更快乐、更幸福。”